為了更好地推進全民普法宣傳,向普通百姓講述法理故事,剖析法律知識,啟迪社會生活,北京京云律師事務所與《北京晚報》達成高度合作,開設“京云說房”專欄,定期為讀者普及法律知識,解答法律問題。
2023年3月29日,“京云說房”系列專題文章《房子過戶第二天,拆遷公告下發,賣家想反悔?法院有判決》一文。筆者通過案例介紹,結合法律條文深入淺出的剖析,給出切實可行的建議,可謂是干貨滿滿。
《北京晚報》是由北京日報社主辦并主管的綜合性晚報,在中國首都出版的小型綜合性晚報。作為北京地區最具影響力的媒體之一,《北京晚報》強調迅速關注、每日解讀、及時評論,加強個性化服務關注百姓民生,立足市民本位,站在讀者當中,為市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全文如下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人通過買房、換房改善了生活環境,如果賣房后,房屋被納入征收范圍了,那賣房者可以反悔嗎?徐先生就遇到了這樣的情況,我們來看看他的故事。
家住寧波的徐先生想在當地買房,于是通過中介公司了解到姜女士想售房。經過雙方多次溝通和看房后,徐先生對這套房子很滿意。買賣雙方達成一致,簽訂了《房屋買賣合同》,徐先生支付完房款后,姜女士也為徐先生辦理了過戶。可誰知道,就在過戶完的第二天,相關部門就出公告說房子所在的這片小區被納入征收范圍。徐先生還沒來得及高興,麻煩就找上門來了。因為姜女士得知此消息后悔了,而且說要取消交易,理由是現在出了征收公告,今時不同往日,情況發生了變化,認為徐先生和中介公司肯定事先得知要拆遷,卻故意隱瞞,沒有對自己說明情況。她要根據情勢變更原則解除兩人的合同。徐先生覺得不能因為要征收姜女士就出爾反爾,況且兩人已經簽了房屋買賣合同,他不同意解除。溝通無果后,不甘心的姜女士就把徐先生和中介公司訴至法院,要求確認《房屋買賣合同》無效,并要求徐先生返還房屋。那么,姜女士想要解除合同的訴求會被支持嗎?
其實,姜女士的想法可以被理解,自己頭一天剛賣完房,征收公告第二天就出來了,一夜之間虧損了上百萬,換誰也不愿意,但她的訴求恐怕難以得到法院支持。
庭審時徐先生稱:“房子是姜女士主動出售的,自己是通過中介公司與姜女士簽訂的《房屋買賣合同》,這是兩人真實的意思表示。其次,簽合同時,這套房屋面臨征收的消息在當地已經眾所周知,姜女士不可能不知曉,況且自己已經將房款全額付清,并在辦理過戶手續時又在姜女士的要求下另支付了 2 萬元房款,房子也過戶給了自己,《房屋買賣合同》已經履行完畢,不適用情勢變更原則。最后,房屋征收工作尚在進行中,還沒有取得大部分被征收戶的簽字同意,最終會不會征收尚無定論,姜女士主張解除合同違背了誠信原則。”
中介公司認為,是姜女士主動要求出售涉案房屋,并且出售意愿強烈,幾次找到他們詢問賣房進展加以催促。姜女士與徐先生簽訂的《房屋買賣合同》確實是雙方真實意思表示,不存在強買強賣情形,也不存在他們與徐先生合起伙來故意欺瞞姜女士的情形。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么是情勢變更原則,這個原則是指合同成立并生效以后,因不可預見或不可歸責于合同雙方當事人的事情發生,導致合同的基礎動搖或者喪失,若繼續履行合同將導致顯失公平,從而允許當事人變更或者解除合同的一項救濟手段。雖然我國法律規定了情勢變更原則,但是在本案件中,考慮到姜女士長期居住在這里,通過房屋所在社區的其他住戶了解到,在此之前就已經較長時間流傳要被拆遷的消息。姜女士為出售房屋,在包括本案中介公司在內的多家中介機構掛牌,她對于房屋的基本情況應有所了解,并且在賣房定價時是考慮到此點后確定的價格,所以姜女士對于這套房子可能面臨拆遷有一定的預見性,而且徐先生和姜女士都已經完成了付款和過戶,合同已經履行完畢,并不存在繼續履行合同對她不公平的情形,所以姜女士不能依據情勢變更原則要求解除合同。
而且我國法律規定,只要符合這三個條件民事法律行為就是有效的:(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實;(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反公序良俗。
綜上,徐先生和姜女士簽訂的《房屋買賣合同》已經發生效力,而且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并不具備合同無效事由。因此,法院駁回了姜女士的訴求。
在出現類似的買賣合同糾紛時,合同中的每項條款,每個措辭都很重要。房屋買賣無小事,無論是買房人還是賣房人,在交易過程中均應小心謹慎,提前做好功課。在簽訂合同前充分了解關于房子以及市場相關情況,才能簽訂合同,建議委托專業律師幫忙把關,從而更好地保障自己的權益,以免陷入不必要的糾紛。
免責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和信息來源于互聯網,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和學習之目的。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立即聯系網站管理員,我們會給與以更改或者刪除相關文章,保證您的權利。
下一篇:農民自愿退出耕地補償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