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云拆遷律師 · 在線答疑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遇到征收的機會非常少,這也造成了大家在遇到征收的時候非常困惑,面對不堪其擾的征收方不知道如何應對。于是,京云拆遷律師團希望通過在線問答的方式幫助大家解答拆遷問題,幫助大家走出征收困境,獲得公平合理的補償。今天我們匯總了幾個近段時間來,常被咨詢的問題,下面我們就來看看。
“因為修路,我家被納入了征收范圍內,但在征收方卻以我家是無證房屋為由,認定為違建,不給任何的安置補償,請問,無證房屋沒有補償嗎?”
這四種無證房要參照合法建筑補償!
(1)、建于城市周邊的房屋,由于城市的規劃發展而需要拆遷的房子,可以獲得全額賠償款。
(2)、祖上流傳下來的房屋,尤其是在20世紀50年代到60年代之間建造的,這些房屋有特殊的歷史背景,也可以獲得全額補償。
(3)、根據房屋建造的時間和當時的政策來決定,只要房子建造時符合當時的政策規定,就能獲得賠付。
(4)、農民家中世代相傳的房屋,只要認定成功就能獲得賠付。
“我家被拆遷了,我選擇了安置房,賠償比例按與原來房屋面積的1:1進行,但是安置房到手了,我卻發現小了很多,測量以后才發現,房屋的面積大概只有70多平米,與拆遷協議上寫的100平米差了很多。詢問后得知,消失的面積是公攤了。請問,拆遷補償中,安置面積到底包不包含公攤面積?”
選擇安置房補償方式時,所調換的房屋面積是否包含公攤面積,各地的標準有所不同。一般由各省市自行規定,目前,已有十七個省出臺了相關補償規定,對公攤面積的拆遷補助做出規范。所以被征收人選擇產權調換時,要仔細研究當地的相關法規。
法律的原則性規定是拆一還一的,并且,不降低原有的生活居住水平。若當地對于“公攤面積”并未進行相關細致規定,被拆遷人選擇安置補償時可以此為原則,同拆遷方進協商爭取。
簽訂安置補償協議時,被拆遷人應當看有沒有明確約定是否包含公攤,有約定按照約定,沒有約定一般對方會給包含公攤面積的安置房。
如果還沒有簽訂協議,建議被拆遷人在對安置房公攤約定清楚之后再簽訂安置補償協議。并且交房的時間、面積、地段等,都明確約定在協議里。如果協議沒有約定清楚,容易產生矛盾。
“法定起訴期限內向法院郵寄起訴材料遭拒收,如何處理?”
現實中法院出于行政壓力亦或是自身的考慮,有些時候會采取各種手段拒絕立案。而法律往往針對當事人規定了一定的訴訟期限,因此當事人遇到此種情況,應當先通過EMS等郵寄方式向法院申請立案,并保留好郵單等相關證據證明自己已經在法定起訴期限內向人民法院提起了行政訴訟。
對于法院拒絕立案的,當事人可以采取向上級法院寄送《立案申請書》,要求上級法院直接審理此案,或者是受理后可以移交或者指定下級人民法院審理。
“農村征地補償費用可不可以分期支付?”
可以。農民征地補償費的支付方式主要有一次性支付,或者是分期支付等,農村集體土地被依法征收后,應由當地的市、縣國土資源局支付土地補償費。征地補償款應當是直接發給被征地農民和農民集體。有條件的地方,可以根據征地補償方案直接發放給農民。
免責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和信息來源于互聯網,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和學習之目的。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立即聯系網站管理員,我們會給與以更改或者刪除相關文章,保證您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