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最新農村宅基地征收補償政策,近些年,國家開始重點扶持農村的發展建設,各種扶持補貼相應增加和提高,今年國家對農村宅基地拆遷征收補償政策又做出了新的調整。那么,農村宅基地征收政策都有哪些呢?下面就由北京京云律師事務所的小編帶您了解一下2022年最新農村宅基地征收補償政策。
宅基地是農村村民用于建造住宅及其附屬設施的集體建設用地,包括住房、附屬用房和庭院等用地,在地類管理上屬于(集體)建設用地。宅基地使用權人依法對集體所有的土地享有占有和使用的權利,有權依法利用該土地建造住宅及其附屬設施。
一、法律特征
宅基地使用權,是指農村村民依法對集體所有的土地享有的建造并保有住宅及其附屬設施的用益物權。宅基地使用權具有如下特性。
(一)宅基地使用權的主體具有特定性,原則上限于農村居民。《民法典》第362條將宅基地使用權的主體界定為“宅基地使用權人”。在現行規則之下,宅基地使用權人是符合申請宅基地條件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從宅基地所承載的社會保障功能以及宅基地初始取得的無償性的角度來看,這一規定是妥適的。
(二)宅基地使用權的客體具有特定性,限于集體所有土地。《民法典》第362條將宅基地使用權的客體界定為“集體所有的土地”,排除了在國有土地上設定宅基地使用權的可能性。
(三)宅基地使用權的內容具有特定性,僅限于依法建造并保有個人住宅及其附屬設施。《民法典》第362條將宅基地使用權的內容界定為“占有和使用”“集體所有的土地”,“利用該土地建造住宅及其附屬設施”,包括農村村民所建住房以及與居住生活有關的其他建筑物和設施,如住房、車庫、廁所、沼氣池、牛棚、豬圈等。
(四)宅基地使用權的初始取得具有無償性。宅基地使用權是一種帶有社會福利性質的權利,由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無償取得、無償使用。
(五)宅基地使用權沒有期限限制。我國現行法律沒有對宅基地使用權的期限進行限制性規定,宅基地使用權不因期限屆滿而消滅。因此,宅基地使用權是沒有使用期限限制的用益物權。
二、宅基地補償
宅基地補償標準是由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和附著物補償費結合起來算的。土地補償費用是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6到10倍。
土地補償一般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貨幣補償,就是根據補償標準,宅基地按每平方米補償多少計算出你應得的金額,然后折合成人民幣進行下發;;另一種是置換補償,就是在政府規劃的安置區域內按低價折換成多少平方米的面積對你進行安置。
三、房屋拆遷補償
1、農村草房補償1900元/平米;
2、磚瓦房補償2400元/平米;
3、磚砼結構房屋補償2800元/平米;
4、二層及及以上樓房補償3300元/平米,另外房屋附屬物等給予等價的補償。異地安置每戶給予2萬元的補償。
房屋拆遷時農民可獲得不低于2萬元的拆遷過渡期安置補償費,農民不用再擔心拆遷后無法安置了。
四、計算公式:
房屋拆遷補償=宅基地區位補償價×宅基地面積+被拆遷房屋重置成新價。
國家規定,以下無證房屋也可以獲得全額賠償:
1、建于城市周邊的房屋,由于城市的規劃發展而需要拆遷的房子,可以獲得全額賠償款。
2、祖上流傳下來的房屋,尤其是在20世紀50年代到60年代之間建造的,這些房屋有特殊的歷史背景,也可以獲得全額補償。
3、根據房屋建造的時間和當時的政策來決定,只要房子建造時符合當時的政策規定,就能獲得賠付。
4、農民家中時代相傳的房屋,只要認定成功就能獲得賠付。
五、宅基地糾紛如何解決
1、爭議雙方自行協商;
2、請求鄉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
3、對于處理不滿意,可以提起行政訴訟。
六、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三百六十二條“宅基地使用權人依法對集體所有的土地享有占有和使用的權利,有權依法利用該土地建造住宅及其附屬設施。”
《民法典》第二百四十三條“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規定的權限和程序可以征收集體所有的土地和組織、個人的房屋以及其他不動產。征收集體所有的土地,應當依法及時足額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農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費用,并安排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保障被征地農民的生活,維護被征地農民的合法權益。征收組織、個人的房屋以及其他不動產,應當依法給予征收補償,維護被征收人的合法權益;征收個人住宅的,還應當保障被征收人的居住條件。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貪污、挪用、私分、截留、拖欠征收補償費等費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十四條“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處理。單位之間的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爭議,由鄉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在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解決前,任何一方不得改變土地利用現狀。”
以上就是小編整理的2022年最新農村宅基地征收補償政策的相關資料,希望能為您提供幫助,想了解更多有關房屋拆遷、土地征收等方面的問題,請咨詢北京京云律師事務所。
免責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和信息來源于互聯網,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和學習之目的。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立即聯系網站管理員,我們會給與以更改或者刪除相關文章,保證您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