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拆遷時,拆遷人為了快速完成拆遷任務,推進拆遷進程,有時會通過各種手段進行逼拆,在這個過程中,被拆遷人的合法權益往往就會受到侵害。下面為大家整理了拆遷過程中面對不同的逼拆方式,被拆遷人可以進行應對的策略。
案情回顧
李某房屋位于廣州某村內,隨著鄉村規劃建設的需要,李某房屋所在地被列為征收范圍。當地鎮政府認定李某房屋屬于違建,對該房屋進行了強制拆除。因此李某委托律師將鎮政府告上法院。
京云拆遷律師說法
律師認為,被告在強制拆除涉案建筑之前,雖然已經依照法律規定作出了相關的法律文書,但對于建筑物內的物品,應當采用公證、見證的方式,進行清點造冊、制作現場筆錄,妥善保管并及時移交。
而在本案中,被告既沒有與原告辦理財物交接手續,也沒有清點建筑物內的財物。對于被告實施強制拆除的行為,不符合法定的拆除程序。最后經法院查明,判決原告勝訴,被告的強拆行為屬于行政違行為違法。
勝訴不是目的,目的是通過訴訟,爭取優勢地位,從而獲得更多與政府部門關于拆遷補償談判的籌碼。
現實中,很多拆遷項目中的被拆遷人都會面臨或多或少的關于逼拆或強拆的威脅,那么大家應該如何應對呢?
一、政策施壓
很多拆遷項目會有政府部門介入,一旦牽涉到政府,很多人就容易分不清政策和法律。有些時候,被拆遷人得到的往往是一句“政策就是這么規定的。”
面對被拆遷人的質疑,很多拆遷方會表示,“政策是政府制定的,你不搬走我們可以對你們進行強拆”、“政府這么規定的,我們也不可能為你這一戶改變政策”……這些種種說法,目的就是為了讓人們相信,只能接受政府實施的拆遷標準,個人做的任何掙扎都是無用的。
【應對策略】
我們要知道,政府的政策并不是不能改變的,特別是不能違背法律規定。很多經歷過拆遷的人都知道,政府公布的拆遷補償標準經常會是最低的。雖然每家每戶獲得的補償金額或者安置房的面積不同,但大量的案例經驗表明,獲得滿意補償的人往往都是堅持到最后的。
所以,面對政策施壓,被拆遷人要主動了解政策、學習拆遷相關法律法規。只有摸清楚拆遷人的套路,在實際遇到拆遷時才不會被輕易蒙騙。
二、略施恩惠
拆遷方委托的拆遷公司常年從事拆遷行業,因此這些人對于如何把握被拆遷人的心態有著豐富的經驗。近年來,拆遷前期的工作不再像過去一樣簡單粗暴,很多拆遷方開始和被拆人打起了心理戰術。
在京云拆遷律師代理過的一個案例中,我們發現一個現象,拆遷方給的補償標準并不高,但由于對方設立了“獎勵期”,因此被拆遷人簽約的積極性特別高。經過了解,這里的獎勵包括停產停業損失、房屋面積測量多加幾平米、困難戶補助等等。
但是仔細算下來,由于拆遷補償標準不高,這些小恩小惠并不能彌補被拆遷人的實際損失。如果被拆遷人不愿意拆遷,拆遷方就會暗示你,過了獎勵期,任何額外的優惠都沒有了,那時候就會損失“很大”。
【應對策略】
小恩小惠的逼拆方式在現實中是非常難應對的。有些當事人已經委托律師進入法律維權途徑了,但開發商過來說給一些小恩惠,當事人就急著要撤訴。
面對人性的貪婪和對未知性的恐懼,當事人應該在拆遷前期就想好自己是否要進行維權。如果決心請律師通過法律途徑維權,就不要輕易被拆遷方的小恩惠所誘惑,不然自己搖擺不定,也會給律師的代理工作帶來巨大的困難。
三、威脅戰術
威脅戰術可以說是強拆過程中的有效方式。雖然在政府的壓力下,目前開發商強拆的事件少了,但這并不妨礙他們通過言語威脅的方式來對被拆遷人進行心理施壓。
在規避強拆風險的前提下實現利益最大化是每一個被拆遷人很矛盾的一點,拆遷方正是利用被拆遷人對控制風險的現實需求,以及強拆后果不可預知的恐慌,在拆遷整個期間不斷發起強拆威脅的心理攻勢,使人們心頭上懸上一把利劍,雖然最后大多數情況下這把利劍并沒有真正掉下來,但很多人已經在這種心理攻勢下屈服了。
【應對策略】
保住房子在拆遷過程中非常重要,應對此種威脅,一方面要提前做好防范措施,最好通過公證把自己的房子拍照錄像,然后向公安機關申請人身財產保護。另外就是在被拆遷的房屋中常駐人,要有人時刻待在房中。
四、斷水斷電
拆遷方在拆除建筑的過程中“不小心”挖斷了水管、電線,這就導致被拆遷人無法正常生活。這種招數也是拆遷方逼拆的常用套路,一旦被拆人抵不住壓力,就無法在被拆遷房屋內長期堅持,就必然會向拆遷方的不合理補償低頭妥協。
【應對策略】
要提醒大家,此時不要貿然搬家,貿然搬家之后,房屋很有可能會被偷拆。一旦房屋被偷拆,被拆遷人的維權之路就會變得更加被動。
此時可以要求供電方承擔恢復供電、賠償損失。但是,切勿因為拆遷房斷水斷電而匆忙找拆遷方談判,時機不正確會造成被拆遷人處于劣勢地位。若能請律師介入,也可以讓律師出面,在法律范圍內制定有效的維權策略。
京云拆遷律師小結
面對拆遷過程中的各種逼拆威脅,大家應該做到冷靜應對。在了解清楚相關的法律規定后,再依據實際情況作出回應。同時做好取證工作,為日后可能出現的訴訟做好充分的準備。如果對于相關流程不了解,也可以請專業拆遷律師代理案件。
免責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和信息來源于互聯網,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和學習之目的。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立即聯系網站管理員,我們會給與以更改或者刪除相關文章,保證您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