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簡介
調解曾經一度被認為是“和稀泥”,這種錯誤的認知讓不少人對民事調解存在偏見和顧慮。事實上,以調解方式結案,不僅符合“以和為貴”的傳統價值觀念,也維系了法理與情理的平衡。近日,北京京云律師事務所成功化解了一起家庭借貸糾紛,該案在京云律師畢山丁、周紫薇的幫助下,彌補了當事人親情的裂痕。
李大爺今年95歲,有8個兒子,耄耋之年,兒孫繞膝,本該是盡享天倫之樂,不料卻被大兒子搞得煩悶不已。2020年,大兒子李某聲稱自己資金周轉不開,向李大爺借了130萬元人民幣。李大爺將自己一生的積蓄都轉給了李某,他的生活也日漸變得拮據起來。李大爺的其他兒子得知此事后,覺得李某的做法欠妥當,說服李大爺向李某催要借款。
2021年12月4日,經李大爺多次催要,李某向李大爺書寫協議1份,約定:本金不得虧損,每月按時向李大爺交付6500元利息,借期為1年,即2021年12月4日至2022年12月3日。名義委托管理協議,實有借款,現借期已滿,但是李某并未按約定向李大爺返還本金。
李大爺年事已高,與兒子幾次協商均未達成一致,不僅傷害感情,對身體健康情況也產生了不少影響。李大爺的其他兒子意識到不能再這樣爭執下去,盡快解決此事對家庭有利無害。于是,在家人陪同下,李大爺來到了北京京云律師事務所咨詢,希望由法院來判決大兒子償還借款。京云律所初步了解情況后,指派畢山丁、周紫薇兩位律師承辦本案。
律師風采
京云律師接辦本案后,認真了解事件中的來龍去脈。考慮到雙方當事人的親屬關系,京云律師敏銳地察覺到本案有著良好的調解基礎。于是在開庭前,京云律師多次與法官、委托人以及對方當事人溝通,設身處地為委托人著想,“父子對簿公堂,就算借貸糾紛通過訴訟得到解決,親情的裂痕卻難以修復了”。雙方都認可京云律師的建議,同意嘗試調解。
案件迎來開庭,雙方再次陳述了各自的訴求,隨即在法院主持下展開調解,氣氛逐漸緩和,調解最終順利結束了。在父子二人達成滿意的調解協議后,畢山丁律師仍不忘幫助修復父子的感情,多次跟李某溝通,不斷為其講事實、擺道理,巧妙運用調解技巧,將案件爭議根據輕重緩急分解成多項,然后根據單項爭議一一進行談判調解,從情、理、法三個維度對李某進行說服、勸解。
京云律師的出現,讓委托人沒有在法庭上與對方爭得面紅耳赤,也沒有因此與兒子走向決裂,不管是委托前的耐心講解、委托過程中的踏實辦案還是調解成功后的繼續關注,京云律師的實際行動讓雙方當事人由最初的劍拔弩張變成了握手言和,案結、事了、人和,目前款項已經返還,本案自此也圓滿地落下了帷幕。
免責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和信息來源于互聯網,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和學習之目的。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立即聯系網站管理員,我們會給與以更改或者刪除相關文章,保證您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