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部分拆遷戶在面臨拆遷不合理的補償時,都愿意用談判來解決問題。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往往事與愿違,由于力量差異過大,拆遷方并不愿意坐下來和拆遷戶平心靜氣的進行談判。
那么,拆遷戶如何才能設法將拆遷方推上談判桌呢?實際上,力量懸殊的雙方能夠坐下來談判,完全是有可能的,談判結果也能如愿以償,關鍵是我們要知道,在什么情況下,雙方才能坐下來談判。通常情況下,雙方愿意在談判桌上解決問題,不外乎利益的驅動。那么在拆遷過程中,主要就是兩個因素:第一個是不進行談判的成本太高,逼得雙方不得不進行談判;第二個就是進行談判的效益高,對雙方都有利。在這兩個因素的主導下,才會將拆遷方推上談判桌。那么,有哪些手段可以有比較好的效果呢?在實踐中,可以試試以下幾招:
一、穩定家庭成員關系。
想要通過談判解決問題,和諧穩定的家庭成員關系是必不可少的。無數案例都表明,拆遷戶家庭成員是否和睦與齊心協力會直接影響拆遷談判的最終結果。這是因為家人是否和睦,一方面在維權的時候可以做到分工明確,可以最大效率的進行維權工作;另外一方面,家人是否團結和睦直接決定著是否能應對征收方利用家庭成員之間的不同利益訴求“鉆空子”“挑撥離間”,能夠切實規避此類禍起蕭墻的風險。如果一家人為了各自的利益而心不齊的情況,那么很容易在拆遷過程中被對方分化和離間,最終導致家庭整體補償利益減少,最終讓拆遷方占了便宜。
二、造勢。
造勢并不是玄而又玄的東西,它是利用人的心理接受對象的輕重先后來進行的心理布局。想在談判中具有一定的氣勢,首先必須在拆遷領域的相關法律法規要了然于胸,這樣才不會被對方隨意忽悠;其次是對于己方可能存在的權利瑕疵,比如土地手續不全,房屋手續不全等等瑕疵可能會引起哪些法律后果有著充分的認識;最后對于雙方訴諸法院的后果有著清醒的認識。
只有在以上三點都做好的情況下,才能具備一定氣勢將對方逼上談判桌。因為不能通過談判解決的話,最后必然會訴諸法院。要知道對于拆遷方來說,如果拆遷戶充分的了解的法律和現實情形不被拆遷方忽悠的情況下,承擔敗訴風險的利益損失明顯是遠遠大于談判中讓步所承擔的利益損失的。
三、抱團結盟。
鄰里守望和抱團結盟進行集體維權,是中國人自古以來形成的良好傳統,在拆遷維權領域中也具有獨特的優勢。首先,拆遷維權中,集體維權可以有效的分擔拆遷方所給予的壓力,比如當出現發出砸玻璃、潑大糞、放蛇、倒油漆等招數時,集體維權和鄰里守望能很好的承擔這些招數所帶來的壓力;其次,集體維權可以有效的給予對方壓力。單戶委托律師與十幾戶、上百戶委托律師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群體性維權自有其較大的壓力,一旦形成規模,無論在聲勢上還是輿論導向上都會成倍的造成影響,到時候想把對方推上談判桌就并不是一件難事了。
談判只是解決拆遷補償的一種手段,盡管它十分高效,能省去拆遷戶不少訴累。但是談判畢竟是需要雙方都要心甘情愿的坐下來才能進行,如果遇見態度強硬不講法律的拆遷方,盡早的訴諸法律也不失實一種更為明智的選擇。
免責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和信息來源于互聯網,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和學習之目的。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立即聯系網站管理員,我們會給與以更改或者刪除相關文章,保證您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