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起熱搜博得廣大網友關注,我國作為傳統國家,對于婚喪嫁娶都有約定俗成的民間規定,本著對逝者的尊重,我國的喪服制度,起自于周代,漢初流傳的《儀禮》是現今所存最完整的制度。入殮文化傳入中國后喪葬文化作為慰藉生者,安撫亡魂的重要儀式也有進一步發展,家屬為了讓逝者體面得走,基本不會在喪葬費討價還價,這種近乎放任的態度也使喪葬費炒到“天價”。
市民鄭女士的婆婆在北醫三院去世后,送到太平間停放3天,在繳納費用時發現該竟然達到2萬塊。鄭女士詳細詢問后了解,在停放期間自己逝去的婆婆享受了“供飯服務”600元,沐浴SPA服務5990元,100米的金地毯等服務。市民鄧先生也表示自己愛人遺體存放在北醫三院太平間兩天花費了3萬8千多元。經媒體曝光后,市場監督管理局調查承包北醫三院太平間的北京天堂祥鶴殯儀服務有限公司后發現,這家公司成立于2008年3月17日,該公司曾經也為北京大學首鋼醫院提供過相關服務。收取高額喪葬費是種典型抓住逝者親屬的心理,明里暗里敲竹杠,在家屬傷口上撒鹽的行為。為逝者提供遺體清理,整容等服務,是基本的人性關懷;殯葬公司照章收費,親屬于情于理都能接受。但為逝者供飯,SPA,顯然不是在服務死者,而是在算計逝者家屬,表面是“明碼標價”,無異于“暗箱操作”。
在等待官方調查結果的同時不少網友也想替曾經被迫接受過這家公司服務的消費者問問,如果公司確實存在違規收費的行為,花了錢,還能要回來嗎?該如何索賠呢?讓我們來聽聽北京京云律師事務所,王興華主任怎么說:
根據我國價格法規定,經營者因價格違法行為致使消費者或者其他經營者多付價款的,應當退還多付部分,因此消費者有權將自己多花的錢找這家殯葬公司要回來。根據北京市的相關規定,有一部分的殯葬服務收費納入了政府定價目錄,其他大多數名目奇葩的衍生項目實行的是市場調節價。這世界上有幾種錢很少有人討價還價,其中殯葬費用就是最典型的,親人去世,親屬已經悲痛萬分了,對于不是特別過分的殯葬收費都不太會去計較,因此殯葬服務就變成了斂財暴利的行業。對于殯葬收費亂象,政府應當完善相關規定,制定更加詳細的價格指導,對于隨意增加服務項目和提高價格的行為進行嚴厲打擊,別再繼續傷害這些失去親人的親屬了。
喪葬費用的收取當真沒有標準嗎?市民難道不能以合理的費用讓逝者安息嗎?北京市民政局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做好殯葬服務收費和管理工作的通知》給出了答案,北京市殯葬服務分為殯葬基本服務和延伸性服務。殯葬服務價格實行全市統一政策、分級管理,并根據服務項目的重要程度和競爭條件,實行政府定價、政府指導價和市場調節價。鄧先生和鄭女士兩家的交費項目中,包括遺體存放費(每天30元)在內的部分項目納入政府定價目錄,而絕大多數費用則來自于花式衍生項目,實行的是市場調節價。民政部7日公布的《殯葬管理條例(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同樣表示,國家建立基本殯葬公共服務制度,提供遺體接運、暫存、火化、骨灰存放以及生態安葬等基本殯葬服務,實行政府定價并動態調整。此次條例修改旨在加強殯葬管理,推進殯葬改革,規范殯葬行為,滿足公民殯葬需求,維護逝者尊嚴和公共利益,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生態文明建設。針對殯葬服務管理,征求意見稿規定,殯葬服務機構開展殯葬服務,應當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誠實信用原則,不得巧立名目,不得誤導、捆綁、強迫消費,不得限制使用自帶的合法喪葬用品。殯葬服務機構開展殯葬服務活動,應當與遺屬訂立書面服務合同,出具合法結算票據。《殯葬管理條例(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提出把明確政府職責、完善基本殯葬公共服務、強化公益導向作為修訂重點。規定國家建立基本殯葬公共服務制度,涵蓋遺體接運、暫存、火化、骨灰存放、生態安葬等基本服務項目。對特困人員、最低生活保障對象、生活困難的重點優撫對象以及其他城鄉困難群眾免費提供基本殯葬服務。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殯葬不僅是個體生命終結的儀式,也是親屬表達對逝者哀悼追思的方式。如今,殯葬行業卻利用“活人不會在死者面前討價還價”的心理牟取暴利,這種現象源何而來?首先,一些殯葬機構強迫消費者接受不合理的商品和服務,通過捆綁銷售的方式迫使消費者接受不必要的服務的同時消費者畸形的消費觀念也助長不良風氣的發展,為了攀比孝心,價錢成為維護“臉面”的工具。其次,殯葬管理政策法律規定不夠完善,法律責任不夠明確也是重要原因之一,現行法規中最高效力的《殯葬管理條例》也只屬于行政法規的范疇,部分規定已經不能適應我國殯葬業的發展。
針對當今盛行的高價喪葬費國家如何整治呢?首先國家應該加強立法規范,制定符合形勢的喪葬管理制度,加強部門協同抽查,第三方評估和社會監督等制度,解決協同監管機制不健全,措施手段不足等問題。明確擅自興建殯葬設施,違規建墳,擅自開展殯儀服務等違法行為的責任,明確執法主體,處罰措施,協同廣大人民群眾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發揮執法震懾作用,維護殯葬管理市場的秩序。
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無人能夠逃脫,殯葬事業更是一項服務于民生的行業。“給生者以慰藉,使故者得安息”應是殯葬業的宗旨理念。從低收入群體入手,分層次,有步驟地向居民提供基本服務,才能在惠民利民的同時革新社會風氣。“百善孝為先”的傳統固然是美德,披著道德外衣的殯葬業本該是神圣的,但如果成為行業謀取暴利的理由就失去了本來的意義。“逝者已矣,生者如斯”不要讓“孝”成為生者的負擔。
免責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和信息來源于互聯網,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和學習之目的。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立即聯系網站管理員,我們會給與以更改或者刪除相關文章,保證您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