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尊親之至,莫大乎以天下養”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是千年來每個時代共同演繹的主題,古代圣賢無一不教導世人孝敬父母,古典文學常頌孝行,代代傳承其偉大思想。
近日,河北保定的村民李先生報警稱,自家孩子在他們不知道的情況下,花12萬元購買游戲賬號、手機、衣服等,而這錢本來是要給愛人做腰部手術用的。民警稱,孩子上初二本身較叛逆,事發后警方便與購物平臺客服聯系,告知對方買家是未成年人。經多天反復協調,除手機等物品已被使用無法退還外,平臺將充值游戲的錢依法一筆筆地退還,目前已退款6萬余元。
根據我國《民法總則》相關規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實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為經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認后有效。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其自行實施的與其年齡、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小額網絡游戲充值行為有效,但對大額網絡游戲充值、打賞行為,如未經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追認,則該充值、打賞行為無效。
最高法出臺的《關于依法妥善審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二)》中也提到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未經其監護人同意,參與網絡付費游戲或者網絡直播平臺“打賞”等方式支出與其年齡、智力不相適應的款項,監護人請求網絡服務提供者返還該款項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隨著互聯網科技發展,網絡游戲商品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主流,更有不少民眾無法抵擋虛擬世界的誘惑,付出全部金錢和精力。已上初二的孩子自身應當具備一定的判斷能力,任性揮霍父母治療費的行為已然超出網友的接受范圍。
《禮記》中曾提出“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只有顧全小家才能保全大家,唯有孝順父母進而得以忠于國家,忠于人民,這便是以孝治國逐漸成為我國歷朝歷代的立國之本的緣由,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之精髓。其跨越時間和時空的鴻溝成為靈魂的核心,閃爍人性的光輝,是宇宙生生不息的動力。
在提倡構建和諧社會的當今時代,深入研究孝道文化的歷史地位和現實價值,對于褒揚孝道美德,弘揚孝道文化,傳承中華美德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習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是一個高度注重克己修身的民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于中華文化沃土”肯定中華民族和中華文化作為根基與精神命脈的基礎地位,是黨和國家領導人在文化與價值引領方面所做的重大指引,標志著執政黨政治文化的重大突破。物質生活豐富同時,保證國民精神的復興、文化的發展是民族繁榮的長久之計。孝順父母應從點滴做起,從當下做起,不要等“子欲養而親不待”再盡孝已為時晚矣。
免責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和信息來源于互聯網,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和學習之目的。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立即聯系網站管理員,我們會給與以更改或者刪除相關文章,保證您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