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推動法治進程,2022年度“十大案件”候選案例中,包括一起針對生態破壞的公益訴訟案。在這起案件中,當事人在梵凈山景區文物上刻字,被當地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
一段拍攝于2021年7月11日的視頻顯示,一名男子在梵凈山景區旅游過程中,使用登山手杖在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梵凈山金頂摩崖”石壁處進行刻畫,雖經其他游客提醒勸阻,他仍執意在石壁處刻留“麗水陳國”字樣。
視頻在網上引發了熱議,三天后,貴州武陵景區針對這一不文明行為發布通報,將這名男子納入梵凈山生態旅游區入園黑名單。該案件線索經江口縣人民法院及時發現,移送貴州省江口縣人民檢察院完成調查。在履行訴訟公告程序后,貴州省江口縣人民檢察院展開調查,并向法院提起了公益訴訟。2022年3月25日,江口縣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此案。
在庭審現場,起訴人提供了事發時視頻、現場照片、當事人陳述、專業機構鑒定意見等證據。
公益訴訟起訴人楊俊說:“被告陳國平使用登山杖,在梵凈山自然遺產地新金頂刻畫‘麗水陳國’四字,對梵凈山的景觀美學功能造成了不可逆的價值損害,損害了社會公眾享有的世界自然遺產生態環境權益利。”
法院一審認為,“梵凈山金頂摩崖”是梵凈山自然遺產的組成部分,被告男子的行為不僅對文物造成了不可逆的損害,也在一定程度上對梵凈山自然遺產的整體生態環境造成了破壞,依法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法院作出判決:一、被告陳國平于本判決生效后30日內,向江口縣人民檢察院支付文物修復費60952.08元,修復方案設計費用38000元,由江口縣人民檢察院轉付修復單位及設計單位。二、被告陳國平于本判決生效后30日內,向本院指定賬戶支付環境損害懲罰性賠償款25000元,由本院繳付國庫。三、被告陳國平于本判決生效后30日內,對其在梵凈山金頂摩崖刻字破壞文物的違法行為,在國家級新聞媒體上向社會公眾賠禮道歉。
2022年5月18日,貴州省銅仁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維持原判。
審判長、江口縣人民法院院長張永琴指出,本案的審理、裁判,堅持損害擔責、全面賠償原則;落實以生態環境修復為中心的損害救濟制度,最大限度修復生態環境;既懲治了社會陋習,提出警醒,又樹立風氣;彰顯了法律效果,展現了法律護航生態文明的力度和決心。
免責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和信息來源于互聯網,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和學習之目的。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立即聯系網站管理員,我們會給與以更改或者刪除相關文章,保證您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