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心軟,大哥做主埋下隱患,要錢不給房,親人反目,家長難當。一家之主失了威信,利益面前糾紛何解?
張先生一家通過努力,獲得一處農村宅基地房屋拆遷的權益,這個權益都登記在自家人的名下之后,自家分配方面出現了一些爭議,導致大哥張先生在面對自家的五弟以及妹妹的兒子的時候,不知道該如何處理這個親戚之間的關系了。
張先生在家排行老大,其父早年去世,家里的責任就落在了他的身上,大事小情都由張先生做主。1995年,張先生的五弟靠著岳父家的幫襯,出資10萬元,在南磨房買了一個獨門獨院的小院。由于小院屬于宅基地性質,所以一家人也是居住在其中,并沒有遷入戶口。
1999年,張先生聽到小院附近要拆遷,需要上戶口,張先生就找到了原房主,要求參加參加。小院的原房主是農村戶口,而張先生一家是居民戶口,根據當時的政策,無法辦理房屋過戶。這樣一來,參與拆遷的機會就很渺茫。于是張先生,通過與房主多次溝通,房主同意將他原有的戶口遷出,張先生母親、妹妹、五弟及張先生的女兒和妹妹的兒子一共5人,落戶到這個小院當中,并參與了當年的拆遷權。
張先生說拆遷分了兩套房,張先生的母親帶著張先生的閨女分到一套現房,張先生拿出24萬塊錢買下了這套房,另外一套房由張先生的五弟和張先生的外甥各得50%的份額。雙方約定誰要房,就要給對方150萬的賠償。張先生的妹妹因為常年患病,需要花錢,選擇了要錢不要房,于是,張先生的五弟交了10塊錢的首付,要了房。
本來一家人商量的好好的,五弟要房,妹妹要150萬元,可是過了幾年,妹妹一家卻變卦了。2007年之前,張先生的妹妹病情加重,房價也漲了起來,張先生的妹妹和外甥又決定要房不要錢,張先生的母親及張先生的五弟和他本人都不同意。張先生的妹妹私下來找張先生訴苦,天天喘氣、天天找他,張先生沒辦法,背著母親和五弟,把這套房落在了張先生的外甥名下。
幾年后,張先生的妹妹去世,家里的矛盾爆發了。外甥要了房,應當給張先生五弟150萬錢款,卻一直不給。目前張先生的外甥名下有兩套房,住一套,拿一套。張先生的五弟等于出了20萬塊錢,什么都沒落著。張先生很煩惱,但是又沒有辦法。自從矛盾顯現出來后,外甥就拒絕跟自己溝通此事,還把自己的電話拉黑了,他想知道現在該如何解決這件事。
帶著這個難題,張先生來到《律師幫幫忙》,欄目組邀請到北京京云律師事務所王興華律師,現場為張先生排憂解難。
張先生告訴王興華律師,拆遷時妹妹與五弟之間關于如果要房,就要給對方150萬元補償款的約定,只是口頭承諾,沒有書面協議,知道這件事的也都是家里人,他想先弄明白這個口頭約定到底還能不能算數?五弟為了這個房子,先后花了20萬元,這筆賬又該怎么算呢?
王興華律師表示,清官難斷家務事,家務事里面證據少,這才是這個問題的難點所在。張先生所陳述的房屋所有權的確認問題,沒有協議,但是可以找到房屋的來源、貢獻和出資等信息。一般情況下如果當時有轉賬記錄更好,如果沒有轉賬記錄,也可以找到當年五弟買房時的錢時從哪取的,其實所有的證據都需要一步一步證明,如果沒有特別扎實的直接證據,就需要找一些間接的證據。
張先生說當年他之所以答應妹妹的要求,還因為妹妹曾經給出了承諾,張先生的妹妹當時在另一個小區也在參與拆遷。為了證明以后會給五弟150萬元的補償款,她特意將另一小區的拆遷補償協議交到張先生手中,而這也是張先生手中為數不多的書面證據,那么現有這些證據能為張先生和五弟的訴求提供幫助嗎?
王興華律師覺得這份協議有希望作為間接證據,因為事實更容易讓人相信。王興華律師分析,假設自己是一個法官,大概看到整體論述后,感覺這件事是真的,當事人只需要把碎片化的證據收集出來,再加上一個很好的歷史陳述使法官相信這件事,法官就會下判決。每個人心里都有一桿秤,特別是法官,會考慮到這件事太不公平,所以這個案子的重點是向法官展示五弟對這個房屋及這個家庭貢獻非常大,不應該最后一無所有。
另外,還要考慮到張先生是這件事情的操辦人、操心人,張先生把很小的蛋糕做大后,張先生外甥一家人成了無端受益人,而張先生和五弟卻拿不到任何東西,這種不公平不公正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也是案件的一個著重點。
王興華律師分析這個案子的重心并不是張先生手頭上有沒有踏實可靠的證據,如果張先生手頭有特別踏實可靠的證據,他的外甥也不敢這么做,所有說在法律上面打官司,有切實有力的證據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需要整個邏輯鏈條是否合理。因此張先生需要把碎片化的證據整理成證據鏈。
張先生說外甥幾次回避調解,他現在也已經放棄協商,下定決心要走訴訟這條路,他想知道自己接下來應當怎么做,才能提高打贏官司的機會?
王興華律師建議張先生可以以安置房的所有權確認為訴由,如果張先生的訴求是拿到150萬,可以協議糾紛,也可以通過發律師函,要求張先生的外甥給150萬,如果幾日之內張先生的外甥不回復律師函,張先生的五弟可以以房屋所有權提起訴訟。
家庭矛盾到了已經難以調和的時候,不能再強行調和了,這個時候就需要通過一些法律上的手段,反而能更好的維護親情,讓對方明白不是你想占便宜就能占到,法律還是講究公平正義的,即便證據不全,但是有相關化的一些碎片化的證據以及完整的一個敘述鏈條,還是有可能維護我們當事人的權益的。希望張先生家里能夠妥善解決這個問題,盡量在維護各方公平的前提下,把家庭關系處理好。
免責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和信息來源于互聯網,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和學習之目的。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立即聯系網站管理員,我們會給與以更改或者刪除相關文章,保證您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