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建設,難免需要拆遷一些居民用樓,但是都會給予一定的補償。土地拆遷,即使是政府做事,也是需要有一定的流程,要遵守該有的程序的。那么對于農村拆遷補償的最新基本原 則又是什么?哪些情況下,我們可以拒絕拆遷呢?而對于被拆遷的房子的來說,哪幾類房子是拿不到拆遷不拆的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一、哪幾類房屋拆遷得不到補償
1、私自在耕地建造的房屋
在無特殊情況的前提下,農村房屋都應建在宅基地上,不能在耕地上私自進行建房,不然在面臨拆遷時,是不會發放拆遷補償金的。
2、被認定為違法建筑的房屋
國家對農村的土地的管理越發嚴格,部分違建房屋會被清查出來,并且建房主還會受到一定的懲處,已經被定義為違法建筑,在拆遷時是沒有拆遷補償金的。
3、房屋所有權人已去世的房屋
農村土地歸村集體所有,但是宅基地上所建的房屋的所有權是建房主所有,若是房屋所有權人去世,該棟房屋將會被村集體收回處理,這樣的房屋在拆遷時也是沒有拆遷補償金的。
4、超過兩年的臨時建筑
部分人在建房初期,可能因無法居住而暫時申請了一個臨時性的建筑,對于這種臨時性建筑而言,若是時間已超兩年,在拆遷時是不予補償的。
5、長期閑置的房屋
很多農戶長期都在城市打拼,農村的房屋就會被閑置下來,其閑置時間超過兩年,或者是房屋已經發生倒塌,在面臨拆遷時,也將沒有拆遷補償金發放。
6、用欺騙的手段獲得建房批準的房屋
農村宅基地有限,可能會存在利用欺騙的手段,獲取了宅基地進行建房,這一欺騙的手段就意味著該房屋是不合法的,所以在拆遷時也沒有拆遷補償金。
7、違反建房規劃許可證的規定建設的房屋
現在在農村建房,需要向相關部門進行審批,若是建房主未按照此要求進行建房,在拆遷時將不會有補償金。
二、拆遷補償四大基本原則是怎樣的
1、禁止暴拆、逼遷行為
在土地拆遷的過程中,任何單位、個人不得采用暴力威脅等方式。若是被暴力逼遷,可通過合法的途徑來進行維權。
2、禁止先拆后補行為
土地拆遷時,不得采取先拆后補和拆遷無公示的行為,土地拆遷之前,當地需公布相應的拆遷文件,文件中涵蓋拆遷的費用補償,拆遷事件,以及農民的遷移事件,不得采取先拆后補。
3、拆遷補償不低于周邊類似房地產市場價
拆遷補償的房屋補償價格不得低于類似房地產的市場價格,也就是說拆遷補償款不得明顯低于被拆遷區域周邊的商品房的市場價格,不能降低被拆遷人的原有生活水平。
4、被拆遷人可自由選擇拆遷補償方式
農村房屋拆遷的補償方式有3種,包括房屋補償、現金補償和房屋現金兩種結合的補償。被拆遷人可以自由選擇拆遷補償的方式。
免責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和信息來源于互聯網,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和學習之目的。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立即聯系網站管理員,我們會給與以更改或者刪除相關文章,保證您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