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在房地產交易中有一個新的現象和規律,即:買房子需要交電商費。其中相當一部分購房者在交錢的時候不知道自己交的是什么錢,還有一少部分人知道自己交的是電商費,但誤以為電商費是購房款中的一部分或者基于看到以錢抵錢的優惠政策,出于“占便宜”的心理就不再深究電商費究竟是什么直接交錢。于女士就是其中的受害者。
去年,于女士買了保定某小區的房子。因為是一個大的置業公司,就選了其中的一套房子。銷售跟她說現在有個以六萬抵八萬的優惠活動,僅限三天,錯過了就不再有。出于對大的置業公司的信賴,于女士沒有多想就交了六萬。后來,于女士在給家人安利此房時,發現了“貓膩”。該筆六萬元的費用既沒有體現在合同中,也沒有進入開發商的公戶上,可是,這筆錢究竟流向何方了呢?交的這筆錢,究竟是什么性質的呢?
接下來,我們來聊一聊這筆神秘的費用。
在房產銷售中,開發商會和第三方電商平臺進行合作進而提高房產的交易量,開發商會給第三方電商平臺一定的費用。根據字面意思就可以理解,電商費是指費用來自于電商平臺。電商費本身不應該有購房者承擔,但是開發商或者開發商委托的中介機構,為了變相漲價促銷或者提高中介費,于是打著各種以錢抵錢的幌子,利用消費者的不知不懂,多收取額外的費用。這種行為是違規的。
根據《商品房銷售明碼標價規定》相關規定,商品房銷售明碼標價實行一套一標。作為購房者應該知道房屋的價格不是由開發商隨意定的銷售標準,而是在住建部門進行了備案標價的。因此開放商等經營者應該嚴格的按照相關的規定進行銷售。但是,由于各方的疏忽以及某一方利益主體的逐利心理,會變相的收取電商費等其他費用,這些超出房價本身的費用是不合理的,作為購房者的我們應該提高警惕,以免上當受騙。
那么,當我們遇到這種收取電商費的情形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首先是要查一下,購買房屋在住建局的備案價格,是不是滿足一套一標的要求;其次要明確電商費的性質和服務內容是什么,以及是否給開具發票收據等憑證;最后如果這些你都不清楚的話,可以拒絕購買或者向相關部門投訴,以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免責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和信息來源于互聯網,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和學習之目的。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立即聯系網站管理員,我們會給與以更改或者刪除相關文章,保證您的權利。